大凡声之所起皆由有音(阴)为本,若无阴静之基,哪有阳声之相,声音之道亦乃阴阳互根。琴者情也,操琴其旨在修心养静,双修性命,以琴治心,心静致虚、致极,致远则反。
“万物负阴抱阳”,依阴生阳滋万事物,阴阳合一,方至无极。人之生命与万物同体,与众生同身;人琴合一,即天人合一。万物本根相同,喜阴静定。
修炼当知万事物反复变化之为“常”。万事万物天地而来,天地中去,落叶归根,回归入土。知其反复变化之理,明其发展之规,应其理而努力,炼其包容,为天下公。若能修到公、道之境,则与自然与道并存。古人云:“与天地同寿,与日月同庚”。身体虽然消失,也不死亡。修炼成道之后,人身即天地身,通天地万物之阴阳,所作天地之功德,随天地而生存。循环往复,连绵不绝,身远神住。
修炼要用心念努力感受与大自然共存、共振。世人常说:情为何物?是尊重、爱戴。喜欢它、接近它,就能从中琢磨出常人琢磨不到的感受,叫做恢复本根。故真心长久,无不为。有了真心,就可入天道之境,做到公、容之时,天道自动与其响应,阴阳不缺,不缺必全。
“上等修身,修为无心,合乎道性,渡世无形。百脉自动,五藏相生,则人之本性显其良善,应从道机,符合自然,修炼成就。”
“次等修身,强调心为神合,以人神志活动清静修德以求百脉朝心,从而达到神形和一之目的。然藏腑细胞自化归性,却做不到契合自然。”
“再次一等修身,以戒为尊,有为强制,形神并来。尽管心之机能得以逞意,但疲于奔命,不知自化,身不知合虚,形不知有性,神难以自立。如此能入一神道之境也算幸运。”
“最差一等修身,弃本求末,心与行相离,不能显其本性,心驰于外,身体无暇体养生息,求功于外,引魔入内,心行反复,不知求信于内,终至身崩形折,不复为生。”
悠哉无为,本性有作,无为自化。无为是本心,非以德、志、行、信,而是真入道性,自化身形,有作靠自性,故能动、静、思合窍,悟、化、慧合时,如此而为,该多自然。
“人法地、地法天,天法道、道法自然”。道虚静,自然真实。爱自然方可修道,不爱自然,就是离开了自然,离开自然(即是一味去喜欢神仙)就是心里没谱(朴),这个朴就是自然。只有接近自然,才知其博大,须花长时积累,才有一点感受。
人心糊涂,却能聪明应世,那是本性自醒。人心聪明,却有算计之失,那是因无德以应天道,故不能长久。
人虽有思维,实则脆弱,主观发散,潜阴收敛,主观收敛,潜阴自化。此乃道性,。故守静、守一、守虚、守弱、守不争,故无人与之争,不争是济,济而越有,舍而越足。是为阴阳所定。人若能守静收敛,清虚安定,元神成就,智慧信号遍满虚空,炼神达此境界,叫无不为。其大无穷。肉眼不见,无法想象。若人不清静,隐功也不存在。
当人达到无分别的境界,人的智慧能力就自动得到天助。在虚性那面的存在,现实中又是假性,它的存在又是真性,如果你心不动,它就无法和你产生共振,也干扰不了你,人心一动就干扰了真性。
人身体由先天一气(太乙之气)而成。弹琴须静心宁神、沉气行脉、运气止息、拨弦观心而达到提气炼神。爱养精神,即为施德。积累就是化资,慈悲即可成神。珍惜万物,即为收敛。一丝善念,回报无穷。微小积累,慈心不散,悲念永存,即身现佛。
人处常道,贪情环绕,其扰难去,故宜先安其性。性为命根,性能生心,炼性而出神,方至真性不移。神修之人,随缘而定,心受性制,头脑清静,身体洁净。故重神静心乃基本修行之法。性命修炼当先明重轻静躁之理,若保命久长,先抑制欲望增长,当从立命止欲方为重本清源。心乃身主,主宰全身阴阳之动静,若逐欲循情,则性命难保。
人若能静下来了,就是为潜在场作贡献。这个潜在场就是一种能量在自然中,在虚无的事物中不停地循环。知其循环,一旦觉悟,即可入静。感受进入,身体也入,就是真修。就是加强潜在场,就是一种贡献。然而入静艰难,心动身则轻,身轻则狂,狂不可拾,丢弃性命。当知轻则失根,根即心君,君即潜意识,即人之神。神一躁动,本来守不住,就将失去自然的支持。故本性神静,重神静心,立命止欲,色空转换,阴阳颠倒,命重欲轻、生存之道,亦即弹琴之道。 (责任编辑:北辰星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