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亦称端五,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。「端」的意思和「初」相同,称「端五」也就如称「初五」;端五的「五」字又与「午」相通,按地支顺序推算,五月正是「午」月。又因午时为「阳辰」,所以端五也叫「端阳」。五月五日,月、日都是五,故又称重五,也称重午。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,时至今日至少有四、五种说法,诸如:纪念屈原说、吴越民族图腾祭说、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。 但今天,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――屈原有关。屈原(约公元前340~约公元前278年),战国时楚国政治家,我国的大诗人。名平,字原,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。初辅佐楚怀王,做过左徒、三闾大夫。主张彰明法度,举贤授能,东联齐国,西抗强秦。所作《离骚》,《九章》等篇,反复陈述他的政治主张,揭露反动贵族昏庸腐朽、排除贤能的种种恶行。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的基础上,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,以优美的语言,丰富的想象,溶化神话传说,塑造出鲜明的形象,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,对后世影响很大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屈原赋》二十五篇,其书久佚,后代所见屈原作品,皆出自刘向所辑的《楚辞》。 战国时代,楚秦争夺霸权,诗人屈原很受楚怀王器重,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的反对,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,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,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,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,写出了《离骚》、《天向》等不朽诗篇。 公元前229年,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,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。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,冒死进宫陈述利害,楚怀王不但不听,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。楚怀王如期赴会,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,楚怀王悔恨交加,忧郁成疾,三年后客死于秦国。楚顷襄王即位不久,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,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,秦兵攻占郢城。屈原在流放途中,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,万念俱灰,仰天长叹一声,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汨罗江。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,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,都纷纷来到江上,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,(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);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祭祀屈原,但多为蛟龙所食,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,外缠彩丝,做成后来的粽子样。
现在,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个粽子。粽子有不少花样。南方常用红枣、花生、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;北方多以枣、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。有些地区甚至巧取「粽」与「中」谐音,参加会考或高考的学生多喜食粽子,以表成为「考中之子」的美好期待。小小的粽子,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,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。 |